10月14日,美国微显示器制造商Kopin宣布获得一家航空航天公司约320万美元订单,将为战斗机抬头显示器系统提供Micro LED显示器。这些峰值亮度高达100万英尺朗伯(约为OLED的100倍)的显示器,将于2026年下半年交付,用于替换现役战机的传统HUD系统。
高亮度、高对比度的Micro LED微显示技术,已率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崭露头角。Kopin此次为战斗机提供的Micro LED显示器,峰值亮度高达100万英尺朗伯,相当于OLED显示器的100倍,确保了在强烈阳光下的清晰可视效果。
同时,它拥有超过30,000:1的调光范围,支持每秒120帧刷新率,并具备高能效特性,其能效较同类微显示技术高出约五倍。这些特性恰好也解决了车载HUD面临的关键痛点:强光下的可视性、昼夜快速切换、高动态范围显示以及功耗问题。从战斗机到智能汽车,Micro LED的高性能特性正在跨越领域边界,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共同选择。
当Kopin在硅基Micro LED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主流面板厂商正选择了一条不同的技术路径——玻璃基板。2025年以来,包括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群创在内的多家头部面板企业,纷纷展示了基于玻璃基板的Micro LED HUD产品和应用创新。
京东方在近期推出了两款引人注目的Micro LED HUD产品。一款6.2英寸P0.2 RGB Micro LED HUD,峰值亮度≥10 000 nits;另一款单色58 μm像素样品,实测峰值亮度约100 000 nits。
深天马推出的Micro LED IRIS HUD解决方案,8英寸IRIS HUD分辨率达到167PPI,峰值亮度超过10000nits,投影玻璃透明度超86%,在2025德国纽伦堡嵌入式展览会上入围“Electronic Displays”。
群创旗下CarUX则推出了9.6英寸Micro LED AR反射显示方案,采用高亮度、高画质、低能耗的Micro LED显示模块,透过景深立体影像与独家算法技术,实现挡风玻璃HUD投影。
玻璃基板与硅基板的技术路线竞争,折射出Micro LED技术在车载应用上的多样化可能。
随着PHUD(Panoramic HUD,全景抬头显示)概念的兴起,车载HUD正在从“信息小窗”向“前挡风玻璃巨幕”演变。这种全景式的显示体验对屏幕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亮度通常需高于10000尼特以应对强光环境,同时还需实现超高分辨率、广色域覆盖和低功耗运行。
目前,京东方精电、TCL华星、华映科技、群创光电和天马微电子等厂商已公开了可匹配PHUD的屏幕或光学模组。京东方精电正在研发下一代14.3英寸Micro-LED自发光PHUD,目标亮度10000 nit、功耗<40 W,计划2026-2027年小批量。TCL华星则布局了Micro-LED自发光PHUD模组,单片1.3英寸Micro-LED,目标亮度15000 nit,计划2026年Q4工程样品,2028年进入量产(SOP)。华映科技的2.9英寸Micro-LED自发光PGU+玻璃波导一体件,亮度达14000 nit,已在2025年3月确认完成车规验证,计划2026年上半年随国内新势力车型首发。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Micro LED车载HUD迈向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巨量转移技术仍是制约量产的核心瓶颈,而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则成为产品普及的另一大障碍。
目前Micro LED产业目前面临四大难点:量产技术尚未成熟、生产成本高昂、产业链环节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深天马方面透露,其Micro LED产线计划于2025年底实现小批量交付,这标志着行业将进入量产元年,但距离大规模“上车”仍需时日。
面对成本挑战,行业分析认为,高端汽车市场的溢价空间为初期导入提供了可能。TrendForce集邦科技资深研究副总经理邱宇彬指出,车厂可以通过高端车型的溢价来消化Micro LED初期的高成本。而根据友达光电的预测,到2030年Micro LED成本将显著下降,这一时间点恰好与多家厂商的量产规划相吻合,预示着2030年前后可能成为Micro LED车载HUD普及的关键窗口期。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行业竞争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比拼,转向全产业链的生态竞赛。京东方已公布2024-2032年玻璃基板技术路线图,计划到2027年实现深宽比20:1、细微间距8/8μm的玻璃基板量产能力,2029年进一步精进至5/5μm水平,显示出头部企业对技术未来的长期布局决心。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载显示信息与实际驾驶场景的深度融合需求日益凸显,这种趋势正在推动整个车载显示领域的变革,也为Mini/Micro LED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应用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