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座舱的交互体验正迎来革命性变革。其中,抬头显示系统(HUD)作为提升驾驶安全与沉浸感的关键技术,正从传统的单一信息投射向全景化、交互式方向演进。PHUD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整块前挡风玻璃转化为动态互动界面,通过高效能显示器和局部调光技术,将导航、车速及安全警示等信息无缝投射至驾驶员视野中,大幅减少注意力分散并增强驾驶舒适性。这一技术的落地不仅标志着智能座舱的进一步升级,也为未来增强现实(AR)与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车载HUD主要存在三种技术形态:C-HUD、W-HUD、AR-HUD。
- C-HUD属于早期后装方案,因成像小、视距短、遮挡风险大,已基本被淘汰。
- W-HUD把图像投射到前挡风玻璃的固定区域,技术成熟、成本可控,是目前量产规模最大的主流形态,2024年整体渗透率已突破15%。
- AR-HUD通过增强现实把导航、ADAS提示与真实路面叠加,视场角可达15°×5°,虚像距离>10 m,被普遍视为未来终极方向,但体积大、成本高、算法复杂,仍处于量产爬坡阶段。
在这一演进脉络中,PHUD(Panoramic HUD)被行业视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它在W-HUD的成熟架构上,把显示区域一次性扩展到前挡风玻璃底部A柱到A柱的整块黑色丝印区,既解决了AR-HUD短期内无法低成本落地的痛点,又为未来更大视场角的AR融合预留了硬件接口。
聚焦PHUD,其优势可归纳为五点:
1. 视场角大:横向>1 m、纵向≈10 cm的“全景视域桥”,可一次性呈现车速、导航、多媒体、ADAS预警等多分区信息,直接替代传统仪表盘。
2. 亮度/对比度高:通过Micro LED或Mini LED背光,峰值亮度可达7000–10000 nits,环境光对比度>5:1,彻底消除阳光倒灌导致的“洗屏”现象。
3. 色彩与清晰度:广色域、百万级对比度,图像边缘锐利,支持9K级高分辨率,AR导航箭头与实景贴合更精准。
4. 布置友好:光机体积较AR-HUD缩小30%以上,可隐藏于仪表台内部,无需额外抬高中控高度,对整车造型影响极小。
5. 法规与安全:信息投射在黑色丝印区域,不干扰主视线;同时满足GB 11562视野法规,量产验证路径清晰。
综上,PHUD以“大画幅、高亮度、低成本、快落地”的综合优势,成为2025-2027年主机厂最愿意投入资源、Tier 1最快推出方案的抬头显示形态;它既延续了W-HUD的成熟供应链,又为下一阶段AR-HUD的虚实融合奠定了光学与算法基础,因此被视为HUD技术演进中的“当下最优解”。
PHUD核心供应商
传统的车载显示屏受限于刚性结构,难以适配复杂的仪表台曲面设计。而三星此次提供的P2P柔性OLED屏,凭借其可弯曲特性,能够完美贴合迈巴赫S级从主驾延伸至副驾的弧形仪表台,实现无断点的视觉体验。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座舱的科技感,更优化了人机交互逻辑——导航、娱乐、车控等功能可分区显示,同时支持多任务并行操作,满足未来智能驾驶场景下的信息需求。
❖ 大陆集团(Continental)
2023年CES创新奖得主,Panoramic HUD横贯挡风玻璃下缘,通过三屏拼接与黑色涂层增强对比度,实现A柱到A柱超宽显示,动态背光调节兼顾亮度与功耗,预计2026年量产。 ❖ 华阳多媒体(ADAYO)
为小米YU7提供PHUD解决方案,采用直接投射式光学结构,省去反射镜,支持多模块拼接扩展显示区域,110°横向视角与低反光率设计提升驾驶安全,已进入量产阶段。
❖ 未来黑科技(FUTURUS)
2024 北京车展期间,未来黑科技展出了“全车窗 PHUD” 概念样机,采用光场光学 + 计算光学混合架构,宣称可覆盖 A 柱到 A 柱的整幅显示。
在CES 2025上展示了44.8英寸贯穿式PHUD,采用氧化物驱动+2850分区Mini LED背光技术,具备9K分辨率、7000 nits峰值亮度和百万级对比度,已实车演示,代表行业领先的大尺寸高精度显示方案。
❖ 泽景汽车电子(ZEKING)
泽景Slope+Parallel方案中的PHUD,以6.5~11米虚像距离实现“视平线全景显示”。导航信息与路面无缝融合,全车共享视觉交互,传统仪表盘或被彻底取代。小米YU7等车型已确认搭载,量产步伐加速。
❖ 哈曼(Harman)
推出Ready Vision QVUE方案,集成三星Neo QLED与HDR本地调光技术,2K分辨率下无需挡风玻璃涂黑区域即可清晰成像,获AutoTech年度HUD大奖,主打高兼容性与画质表现。
❖ 法雷奥(Valeo)
最新推出的全景抬头显示系统(Panoramic Head-Up Display, PHUD)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性产品,该系统已获得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的采用,并计划于2026年投入量产。
❖ 伟世通(Visteon)
其全景P-HUD抬头显示集成了伟世通多项显示技术,包括TrueColor图像增强技术、低功耗局部调光技术等,与传统HUD相比,这一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具有高质量图像、简洁设计以及无失真的全景HUD体验,同时更简易的仪表台布局。
❖ 航盛电子
开发全景视域抬头显示系统,三屏融合光学架构实现120°超宽视场,整合ADAS预警与环视影像,无重影成像技术计划2025年量产,主打高集成度与交互体验。
❖ 怡利电子(E-Lead)
2024年AMPA展会展示全景抬头显示器(PHUD),支持电子后视镜、环景影像等多画面分屏显示,获国际车厂青睐,强调多功能性与驾驶信息整合能力。
❖ 佛瑞亚FORVIA
Skyline贯穿式显示技术通过定制化UI将信息直接映射至挡风玻璃,突破传统屏幕限制,打造更具科技感的交互体验。该技术可将警示、导航等内容投射于玻璃,实现简洁无干扰的驾驶环境,同时避免使用长曲面屏幕的高成本问题,兼顾创新设计与成本优化。
发展趋势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抬头显示技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跃迁,从显示性能、制造工艺到交互体验均迎来系统性升级。Micro LED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已将感知亮度推升至15000 nits以上,同时借助LTPS背板与局部调光技术,模组功耗成功控制在50W以内,显著缓解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并确保强光环境下的清晰可视性。玻璃一体化工艺的成熟进一步优化了产业链效率,AGC、康宁等厂商通过偏振层、黑带丝印和加热丝的一次性压合,大幅简化主机厂装配流程,在提升良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加速HUD的规模化应用。
在算法层面,实时计算能力的突破成为关键。京东方、泽景等企业将8K级预畸变引擎集成至ASIC芯片,实现挡风玻璃曲率与眼盒位置的毫秒级(<1ms)动态校准,彻底解决AR叠加时的眩晕问题,为沉浸式交互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多场景融合正重新定义HUD的功能边界——新一代PHUD与空间现实(SR)技术联动,使导航箭头精准“贴合”真实车道;停车模式下,整块挡风玻璃可切换为100英寸影院幕布,拓展娱乐与信息交互的全新维度。
行业规范化进程亦同步加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推动PHUD亮度、色度及可读性测试条款的增补,预计2026年落地;中国汽标委也启动了《全景抬头显示器性能要求》的制定,计划2027年与国际标准同步实施,为技术迭代提供明确的合规框架。市场研究显示,随着Micro LED成本下探与光学方案成熟,PHUD技术将在2026-2028年覆盖20-30万元主流车型,成为继大屏中控后智能座舱的核心升级点。
前瞻视野
若想深入探讨HUD技术的最新突破与产业化路径,2025深圳国际HUD抬头显示大会(12月4日,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将汇聚全球车企、Tier1供应商及技术专家,与第五届深圳国际车载显示技术展联动,共同勾勒下一代交互技术的商业化蓝图。这场融合尖端技术展示与产业对话的盛会,或将成为推动HUD向更高智能化、更广应用场景演进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