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抬头显示系统(HUD)已从高端车型的 “选配配置” 逐步下沉为中端车型的 “主流标配”,成为提升驾驶安全性与交互体验的核心部件。
亚洲新能源汽车网研究院在今年7月份监测了677款车型销量(不含进口),包含轿车236款,SUV374款,MPV67款,最后统计数据显示,267款车型(包含标配和选配)搭载了HUD抬头显示,渗透率为39.4%。 从技术路线来看,搭载的HUD的267款车型中,搭载P-HUD的1款(小米YU7),搭载W-HUD的159款,占比59.6%,目前仍是主流;搭载AR-HUD的共107款,占比40.1%,这表明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正快速追赶,成为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
随着车载HUD技术从组合式(C-HUD)、风挡式(W-HUD)向全景式(P-HUD)和AR-HUD演进,其检测需求也呈现出从单一参数测量向全场景系统化评估的转变。
HUD不同于传统显示器,它是一个虚拟成像系统,测试过程不仅需要评估显示器相关的亮度、色度、均匀度等参数,还需要测量成像光学系统特有的下视角、图像尺寸、投射距离、MTF(调制传递函数)、畸变、Eyebox(视窗)、双目视差、重影等参数。而其中P-HUD作为新兴品类,以其超宽画幅和沉浸式体验为特点,但其光学复杂性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测试挑战。
为确保P-HUD达到车载要求,检测需覆盖多个维度。
光学性能是基础,需确保亮度、色度、均匀性、对比度等参数符合标准,特别是在强光环境下显示内容仍需清晰可见。
成像质量同样关键,需要控制畸变率,避免驾驶员视觉疲劳。安全可靠性要求HUD能在-40°C至105°C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且能抵抗车架抖动引起的图像不稳定。
检测过程需遵循SAE J1757-2等国际标准,对HUD系统的亮度、均匀性、颜色、虚像距离、视场角、图像畸变、鬼影等多项参数进行全面测试。
此前,HUD测试设备市场聚集了多家专业厂商,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检测解决方案。以下是国内外主要HUD测试设备厂商及其产品(以下企业排名不分前后)。
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 核心产品:CS-2000S光谱成像色度计、HUD综合测试平台 技术特点:具备光谱分析功能,色温测量范围覆盖2000K-20000K,精度达±20K。HUD综合测试平台集成多轴伺服导轨(精度0.01mm)与眼位模拟模型 检测能力:可检测眼盒内不同位置的画面清晰度(MTF≥0.5@50lp/mm)、虚像距离准确性(设计值8-15米,实测偏差≤1米) 应用案例: 已被宝马、奔驰等主机厂用于P-HUD量产检测线 东莞光研 公司背景: 一家以光学技术为基础,集仪器研发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测试方案设计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 核心产品: HUD光学测量仪、成像式亮色度计 技术特点:FA2000-NC滤镜式成像亮色度计搭载高度匹配CIE人眼视觉函数的XYZ滤光片,测试数据更加准确;自备2000万像素高清镜头,可根据用户场景及需求选择不同像素与镜头;配套自主研发的软件人性化设计,可实现不同行业产品的实验室或在线自动化测试。 检测能力: 可满足汽车内饰按键光/车标灯/氛围灯/中控屏等各种发光器件的测试需求。 应用行业: 车载发光部件测试、平板显示器、黑板亮色度均匀性分析、道路亮度分析等。 标旗光电 核心产品: AM-450 光学元件光谱分选仪 技术特点:专为大尺寸光学样品量身定制,可快速测量直径通常>300mm的P-HUD 抬头显示、中控显示大屏等器件,实现多点多角度的透射率、反射率快速无损测量。搭载高效检测系统,支持自定义设置测试模板完成多角度透过、反射、偏光等批量测试,对测量结果实时进行质量判定与分级,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其有效测量行程为360*450mm,样品水平放置,不会损伤样品表面;重复定位精度为±0.01mm,支持宽角度测量范围(反射角度 8°-65°、透射角度 0°-65°),能精准模拟不同方位视角下的视角效果,大幅提升测量效率与精度。 迈昂科技 核心产品:HUD抬头显示器测试仪 OTS-20D 技术特点: 采用双镜头、双光圈设计,基于人眼双目距离65mm的设计模拟人眼实际观察效果 检测能力: OTS-20D双目测试系统,采用双镜头、双光圈的设计可实现HUD亮度、色度信息的测量,基于人眼双目距离65mm的设计模拟人眼实际的观察效果,可测量HUD系统的畸变、鬼影、空间距离等信息。 瑞霏光电 核心产品:HUD挡风玻璃型面&楔角测量系统 技术特点:HUD挡风玻璃光学非接触式型面测量系统&楔角测量系统,可以对挡风玻璃进行非接触式前挡风楔形角分布和面型轮廓误差分布测量,从而对面型轮廓误差及斜率曲率误差进行分析;可对一块玻璃多点进行连续性测试,同时能有按设计控制节拍,同时支持以TCP/IP 远程通信控制的方式自动地进行楔角测量;挡风表面无需处理,并可在线测量,测速快,精度高,广泛应用于汽车前挡玻璃等产品的生产企业或研发机构。 优势:瑞霏光电的HUD检测设备已实现部分关键设备的进口替代,在车载HUD反射镜检测领域为国内主要供应商之一。 杭州远方光电 核心产品: HUD-3000抬头显示器光学特性测试系统;HOMA-2300 HUD光学测量分析仪 技术特点: 遵循SAE J1757-2和ISO15008等国际标准,搭载成像(彩色)亮度计、多维转台、挡风玻璃支架和专业测量分析软件 优势: 可兼容测试W-HUD, AR-HUD, 甚至Panoramic HUD(全景HUD),软件控制转台和相机,自动完成所有点的测量并输出完整报告 泰勒霍普森 核心产品: PGI Freeform;Talysurf® PGI Optics 光学轮廓仪;luphoscan 260 轮廓仪 技术特点:其 LUPHOScan 系列非接触多波长干涉仪与 PGI FREEFORM 接触式轮廓仪,被用于自由曲面 HUD 反射镜面形测量,强调精度与效率。 专业检测系统供应商 除了专业的检测设备,还需要专业的检测系统,以下是检测系统供应商。 复瞻智能科技 核心产品: HUD光学性能检测系统方案。 技术特点: 集成“自动对焦+畸变校正+重影分析”三大功能,通过双相机同步拍摄,可精准测量重影的水平/垂直距离,精度达0.01mm 应用案例: 已应用于比亚迪、小鹏等新能源车企的HUD研发线 CP Industries 核心产品: HUDSON测试系统 技术特点: 专为HUD与挡风玻璃的匹配性检测设计,集成成像光度计与专属玻璃固定工装,可模拟实际装车时的玻璃倾斜角度 综合来看,随着 HUD 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尤其是 P-HUD、AR-HUD 等先进产品对检测精度、效率和场景覆盖度的要求持续提升,HUD 测试设备正加速摆脱传统单一功能的局限,朝着多功能集成、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综合评价的方向深度演进,逐步形成全流程一体化的检测解决方案。 这一演进过程中,技术融合的趋势愈发显著:一方面,光学检测技术、高精度机械控制技术与专业测试软件实现深度耦合,打破了过去设备功能割裂的局面,能够围绕 HUD 全生命周期检测需求,提供从光学参数测量、环境适应性验证到可靠性评估的一站式测试服务,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与数据一致性;另一方面,AI 算法的广泛应用为检测能力升级注入新动力,通过深度学习赋能图像分析环节,可更快速精准地识别 HUD 显示缺陷、优化检测参数,甚至实现检测流程的自主调整与误差修正;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测试场景,能够模拟不同驾驶环境下的人机交互状态,让检测结果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为 HUD 的用户体验优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此外,面对汽车产线日益提升的生产节拍需求,HUD测试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也在持续突破,从传统的离线抽样检测转向产线在线实时监测,不仅能实现对每一台HUD产品的快速检测,还可通过数据实时反馈实现产线工艺的动态调整,有效兼顾检测精度与生产效率,为HUD大规模量产提供坚实保障。 目前产业格局呈现国际厂商先行,国产厂商快速追赶的态势。国际品牌如Radiant、柯尼卡美能达等在高端市场仍保持技术优势,而国内厂商如东莞光研、复瞻智能等正快速崛起,在性价比、本地化服务方面展现出竞争优势。随着P-HUD技术向更大FOV、更高分辨率和更复杂光学结构发展,测试设备也需要不断创新迭代,以适应更大画幅、更高精度、更复杂环境的测试需求。 为了推动行业发展,为产业上下游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2025深圳国际HUD抬头显示大会将于12月4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办,届时将邀请检测设备厂商分享「适用于 HUD 复杂自由曲面检测的解决方案」主题演讲,共同推动技术交流和发展。会场汇聚全球主流测试设备厂商、知名车企、Tier1供应商及光学专家,共同探讨P-HUD测试技术的最新进展、行业标准完善以及未来技术路线图。届时将展示最先进的测试设备与解决方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如果您想加入车载HUD产业链交流群或了解活动详情,请添加以下微信: 覃小姐:18617115910(企业微信同号) *以上信息整理自企业官网及公开报道从单一到集成的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