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首页 > 新闻 > 车企新闻 >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来源:凤凰网汽车 浏览次数:239 发布日期:2022-07-20

五菱也出手了!

在宏光MINIEV连续22月蝉联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之后,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混动市场,并决定率先推出不需要插电的油电混动(HEV)车型。

虽然不能上绿牌,节油率也没有PHEV车型那么明显,但若论兼顾使用便利性和燃油经济性,HEV车型当仁不让。

或许,又一款五菱神车即将诞生。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作为市场中出了名的“价格杀手”,五菱的混动产品预计也不会让消费者失望。有业内人士分析,其首款HEV车型预计不会超过10万元。

这对于市场中的其他HEV车型来说,无异于“卷王”降世。

长期来看,五菱混动甚至有可能改变市场的竞争格局,一场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为什么此时杀入混动市场?

早在2020年10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之后,就有观点认为,HEV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于是在去年,多个自主品牌加快了在该领域的布局,如广汽传祺、长城、吉利等。而作为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的上汽集团,看上去却似乎没什么动作。

其实,作为国内最早实现自研混动系统的车企,上汽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第一代混动系统——上汽EDU混动系统,并推出了荣威550 Plug-in车型。随后在2019年,第二代EDU混动系统被搭载至eMG 6上。

也就是说,从技术层面来看,五菱想要进入混动市场并不是什么难事。但为何早不提晚不提,偏偏是现在?

这或许与双积分政策即将迎来的调整有关。

7月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新增“积分池”制度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积分计算方法和考核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过去几年,一些车企靠着卖积分赚得盆满钵满,积分交易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卖车带来的收益。而一些转型较慢的车企,则因此出现单车利润锐减的情况。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积分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从2018年的300-500元/分,最高时上涨至2500-3000元/分。

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双积分年度报告,2021年新能源积分交易524万分,同比增长144%,交易总额达109.4亿元,同比攀升322%,积分均价2088元/分。

为了稳定双积分价格,降低经营风险,在过去几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哪吒汽车董事长方运舟等多位人大代表,先后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设立积分池的建议。

但必须要肯定的一点,正是因为双积分政策带来的压力,传统车企才加快了转型的步伐,直接促进了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使得达标的车企增多了。

2021年,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企业有65家,未达标企业有64家,达标率首次超过50%。

当达标的车企越来越多,积分的价格会不会越来越低?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按照此前的政策以及市场行情,如宏光MINIEV这样的微型车虽然亏钱,但却是挣积分的利器。可若是积分价格不断下跌,这类产品对于车企而言将无利可图。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另外,不稳定的电动车原材料价格也是原因之一。全球知名咨询机构艾睿铂(AlixPartners)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电动汽车原材料成本翻了一倍有余。

对于宏光MINIEV这种溢价空间极其有限的产品来说,每一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

所以,五菱需要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开辟新的战场成为一种战略需求。

谁应该感到害怕?

当然,从主观意愿出发,五菱也有理由这么做,毕竟混动市场现在火的一塌糊涂,当下的增速已经超过了纯电动市场。

但是,五菱为何没有选择增速更快的PHEV市场,而是决定率先推出HEV车型?

应该是为了更加贴合“人民的混动”这一定位。

因为自身结构的原因,HEV车型的成本远低于PHEV车型,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更低一些,这意味着产品的价格也就更便宜。

以往,凭借超高的性价比,以及精准的用户定位,五菱的产品不论去到哪个细分市场,都会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这一次,五菱打算抢夺谁的蛋糕?

HEV市场曾经是“两田”的自留地,即便自主品牌已经开始纷纷发力,暂时还无法撼动“两田”的地位,但这样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五菱可是丝毫没有掩饰他们的“野心”,希望能够把五菱混动打造成第二个百万平台,就像GSEV平台那样。

那么,“两田”应该为此感到担心吗?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去年,随着广汽传祺、长城、吉利等多家车企开始纷纷发力,自主品牌逐渐在HEV市场博得一席之地,销量表现也逐步走强。可丰田和本田的HEV车型销量却并没有因此而下降,也是在不断增长。

不同于纯电动车,HEV市场的增长并不是由政策推动的,而是市场需求决定的。

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直呼:买的起车,养不起车。而芯片和电池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也使得电动车企纷纷表示扛不住,排着队的涨价,导致想买电动车的也犹豫了。

油车烧不起,电车不便宜,怎么办?于是,此前一直被认为是过渡方案的混动车成了香饽饽,当然这里包括HEV和PHEV。

所以,即便五菱能够打造出一款热销的HEV车型,预计也不会与“两田”的产品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凤凰网汽车:“在不考虑终端优惠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HEV车型是风神奕炫MAX,售价11.98万元,其他的产品基本都在14万元以上。而五菱的产品价格偏低,基本不会与目前在售的这些HEV车型产生重叠。”

根据此前网上曝光的信息,星辰预计将成为五菱首款HEV车型。其燃油版的价格在6.98-9.98万元之间,那么混动版车型的价格也可以大致猜测出来,预计不会超过10万元。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该业内人士表示,五菱的HEV车型推出后,一定会拉低整个市场的价格门槛,甚至迫使竞争对手进一步降价,进而推动HEV技术的普及程度。从宏光MINIEV身上就可以看出,这家车企拥有这种能量。

所以,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以及整个HEV市场。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指出,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坡后,HEV市场的增长空间会非常大。尤其是在网约车市场,HEV车型非常受欢迎,价格比燃油车几乎没有增加多少,但是节油效率非常高。

换言之,五菱混动在C端或许不会抢占其他品牌的用户。但是在B端,未来或许会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主力车型。

五菱的HEV技术如何?

上汽的第一代EDU混动系统采用了双电机+双离合+两档变速的混联式架构,可以实现纯电、串联、并联和动能回收等几乎所有的混动模式。而第二代EDU混动系统,则采用了单电机+单离合器的方案。

从我们得到的信息来看,五菱采用的并非是这套EDU混动系统。

那有可能是通用汽车的混动技术吗?

作为仅有几家掌握了功率分流型混合动力结构的车企,通用汽车为了绕开丰田的单排行星齿轮专利,研发出了一套更为先进的技术,也就是基于双排行星齿轮结构的“双模混动系统”。

已经退市的别克君越30H车型,搭载了一台1.8L SIDI直喷发动机,以及两个电机、两组行星齿轮、三个离合器,不仅具备两种纯电动模式,还提供低速混动模式、中速混动模式以及高速混动模式三种模式。

而根据此前曝光的信息,虽然五菱星辰混动版车型搭载了由2.0L发动机和集成双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但变速箱采用了五菱首创的单档电磁式DHT。所以,这套混动系统与通用汽车的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其实早在2018年,五菱柳机便实现了第一款串并联混合动力产品的研制。今年5月,五菱柳机HEV混合动力系统正式量产。

据了解,这套HEV混动系统不同于此前那套CVT+电机的P2组合。它和本田的i-MMD非常相似,采用高效发动机+集成双电机的组合,可实现纯电、增程、直驱、并联等多种模式。

目前已知的是,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0kW,拥有阿特金森循环、DVVT、外部EGR等技术,热效率可达39%,百公里综合油耗在4.6L左右。搭配柳州华霆新能源生产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车辆的总续航里程可达到665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给这套系统配备上一块大容量电池组,就可以变为PHEV插电混动系统。

单档电磁式DHT采用了自主开发的软件和标定控制系统,综合效率达到98%。由于采用了电磁结合方式,所以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液压式DHT普遍存在油液损失问题,带来更快、更平顺的驾驶响应。

中低速时,电磁式离合器处于脱离状态,由驱动电机直连轮端,驱动车辆行驶,发动机只发电。高速时,电磁式离合器通电即结合,可快速实现电驱转直驱,由发动机直连轮端,驱动车辆行驶。

总体来看,五菱的这套HEV混动系统更加注重燃油经济性和驾驶平顺性,高速路段的提速表现或许会有折扣,但是考虑到这套系统的成本较低,预计在市场中会有不错的销量表现。

写在最后: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五菱进军混动市场,说明了我们的自主品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这恰恰是合资品牌不具备的一种能力。

根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主流合资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累计售出近380万辆新车,同比下跌19.6%。而自主品牌的累计销量约为420万辆,同比增长11%。

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从2020年全年的51.1%,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1.0%;自主品牌的份额则从同时期的35.8%,提升至45.4%。

五菱杀入混动,成本大战一触即发?

二者的市场表现之所以会形成鲜明的反差,背后凸显的其实是企业之间面对市场变化时反应能力的差距。

2015-2018年,自主品牌借助SUV市场的红利,完成了一次整体的跃进,造就了哈弗H6、宝骏560、长安CS75、传祺GS4等热销车型。

其实这就是自主品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只不过放在当时并不明显,因为彼时合资品牌在轿车领域的优势过于明显。

虽然自2019年开始,合资品牌开始纷纷发力,加之SUV市场红利消退,自主品牌的份额逐渐降低,似乎一下失去了稳增长的抓手。

但正好此时新能源市场开始崛起,在造车新势力的带动下,自主品牌提前走上转型之路,在这一领域把合资品牌完全甩在了身后。

这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合资品牌受限于全球视角,很难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市场,无法做到因为一个市场的变化调整全球的战略布局。同时,由于合资企业股权结构的原因,股东双方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达成一致意见。

而在这方面,中国车企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于是我们看到,自主品牌以极快的速度先后涌入纯电动和混动市场,吞噬着早期的市场红利。若是持续下去,合资品牌承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一场大败退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本网部分文章系转载,转载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表述意见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如涉及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拥有最终解释权。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合作客户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金牌会员

品牌广告

网站建设

公众号
微信群
QQ群
联系我们

0755-21036319

我们随时等待您的来访!

24小时在线客服

www.asianev.com 深圳市猫头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8000966号